命运的轮回
这篇是原来写OPPO文章改的,因为那篇不让发,修改了一下重发。
展开正题前,我们先回顾一下这几年时间,发生在华为身上的事情。
2017年时,华为手机出货量仅为1.53亿台,2018年华为智能手机销量破2亿,离苹果仅差一点点,到2019年,余承东就表示,预计全年出货量要超过2.5亿台,将赶超三星成为全球第一。
华为一直在吞噬苹果和三星的高端市场,在2018年的时候,三星出货2.923亿台,同比跌8%,苹果出货2.088亿台,同比下滑3.2%,注意这两家都在下滑,而华为是在增长的,当年华为出货2.06亿台,比2017年多卖出5000多万台,同比暴增33.6%。
华为当时预计2019年将成为世界第一,2020年出货量将达到3亿部,三星和苹果市场将越来越萎缩。
结果2019年特朗普政府开始猛锤华为,从5月开始禁华为的EDA和谷歌GMS,高通停止对华为供货。
2020年5月,要求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公司,不能给华为供货和代工,于是台积电、联发科、高通、英特尔、AMD、中芯国际纷纷割离华为。
2020年8月,禁止美国所有公司对华为云提供服务,2021年3月,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企业,包括半导体、电池、天线、电阻电容公司,都不得对华为供货。
在这一系列打压下,华为手机的销量和利润暴跌。
2018年的时候,以Q2举例,全球手机利润苹果拿走62%,三星拿走17%,华为拿走8%。
按华为的发展计划,他们家应该在2019年后陆续在销量上超过三星苹果,并在利润上逐渐追赶三星苹果。
结果遭美国抽风一样铆足劲打压后,到2023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数据,前几名变成了三星销售占全球22%、苹果占21%、小米占11%、OPPO占10%、VIVO占7%。
利润方面,苹果占全球手机利润的80%,苹果加三星总共占96%,苹果三星吃肉,中国手机厂商只能喝一小口汤。
华为第一季度只有可怜的650万部的销量,直接不纳入重点统计,被归为other品牌。
从2018年全年的2.06亿台销量,跌到2023年一季度的650万台,估计一年就2500万台左右,华为只用了四五年时间,就被美国打到销量只有原先的12%。
美国制裁的压力之大,可想而知。
美国政府之所以对华为这么凶狠,就是为了阻止华为产业升级,将高端产业的利润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苹果和三星的利润,其实都是流向美国人口袋的。
三星的控制权还在李家手里,但他们的红利主要是美国拿走的,三星股权结构里,外国投资者占比达55%,主要是美国华尔街的金融财团,大股东和关联企业的占比达21%,韩国投资者占股19%。
普通股美国资本占一半,优先股里,美国投资者高达89%,韩国投资者仅占比10%。
韩国人均GDP高但百姓生活压力非常大,就是因为利润被美国公司拿走的缘故,政府没有钱进行二次分配。
为了吸食全球手机产业的高利润,美国人不容许中国企业向高端半导体染指,出现一个,捶死一个。
华为从2019年被美国痛击后,是靠运营商基站、企业网络服务、云计算等IT服务渡劫,还造成内部一部分人极想造车,从而创造新鲜利润点的迫切需求。
而OPPO、小米不一样,他们家没有这么多业务,主收入渠道几乎只有手机,他们家经不起捶打,美国要是下禁令,对OPPO、小米是毁灭性打击。
像OPPO旗下哲库研发的4nm芯片已经较为先进,2nm的预研也已经开始,就跟当年的华为一样,开始染指美国最核心利益,苹果这样的公司一定不会坐以待毙,就会施压美国政府里的参议员众议员,提前将对手扼杀在萌芽期。
华为血厚,手机部门惨到这种程度,2022年全年还能做到6423亿营收,净利356亿。
但华为其实也是扛了多少顿毒打,要知道华为2019年净利是627亿元、2020年是646亿元、2021年是1137亿元,2022年这个数据相比过去是重重摔了下来,但华为咬着牙还能撑得住。
OPPO和小米没有华为这么多业务,他们血薄,经不起美帝的毒打,我们要体谅OPPO和小米的不容易。
华为被美国恶整后,许多人嘲讽小米在美国政府面前没有骨气,搞清楚中国只有一家华为,OPPO和小米主营全在手机,他们首要任务是活命,活下去才有未来。
那如果美国一直追着我们的高端半导体产业猛打,我们就毫无发展希望了吗?
从整体宏观发展规律上来看,不太可能。
像哲库这次3300名研发人员解散,迅速被其他中国公司抢光了,经验老到的猎头,在5月11号哲库宣布公司IT账号和门禁系统要升级时,他们就敏锐地感觉这家公司要解散,11号晚上这些猎头就找到熟识的哲库员工,甚至想办法拿到了哲库5月12日线上会议的Zoom密码,就已经开始捞人了。
5月12日中午开始,半导体猎头开始抢夺哲库离职员工,猎头拉群的二维码传得满天飞。
华为、特斯拉、吉利、平头哥、美团、小米等60多家企业,迅速消化了这一波人才。
大家也不用为他们的生活操心,2023年1-4月,芯片领域中高端人才招聘需求,比2021年翻了一倍,工资增幅近80%,平均年薪高达56万。
大家就别拿着十几二十万年薪,替56万年薪的人着急了,真的,他们过得挺好。
只要有人在、产业就在,产业在、希望就在。
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被打断,他们只是流向了其他公司,比如美国打不死的海思。
海思芯片因为不能找台积电和三星代工,库存耗尽,2022年一季度市占率仅占1%,第三季度时市占率已降为0。
但最近有日本企业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在对华为5G小基站拆解时,发现里面美国企业零部件比重也不到1%(两年前是27%),中国企业零部件占55%(两年前是48%),里面的半导体产品,并不是过去的美国企业亚德诺和安森美的产品,而是采用的华为旗下海思产品。
手机上芯片需要5nm工艺,但小基站只需要28nm成熟工艺,海思不能向台积电和三星下单,但中国企业有部分能完成代工生产。
海思从手机转向了小基站,可见海思还在探索存活之路,华为并没有放弃海思。
华为2021、2022年研发投入达到了惊人的1427、1615亿元人民币,占全年收入的25%,说明华为一直没有倒下,还在奋斗自强自救。
华为不仅不放弃海思,还将其提升为一级部门,和华为的云计算、数字能源等业务平起平坐。
目前海思不设任何盈利要求,全集团为逆风爬坡的海思提供弹药,再与同样被美国制裁的中国本土芯片制造商合作,先专注于电信设备、汽车、电视机等领域的芯片,保存团队战斗力。
目前海思也还在开发新款的麒麟芯片,具体推进情况一直没对外公布,我们普通人也不用瞎操心,只要海思的团队还在,芯片的希望就在。
这几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,都是美国不允许中国进入高科技、高利润行业的霸权行为,但工业领域的人才流动是不可能阻止的,新兴工业国是一定会吃下高科技、高利润产业的。
最近读了几篇中国工程机械和航母发展的历史,发现这些产业的发展都很相似。
比如工程机械产业,中国1950年代先学苏联的机械式挖掘技术,1960年代再摸索液压挖掘技术,1980年代引进欧美的液压挖掘技术,2000年代时我们的挖掘机被外企杀到只剩一家玉柴。
但到了2010年代,中国挖掘机突然大爆发,出现了三一、中联、徐工、柳工、龙工各种大飙子,将外企全部干下马,拿到了世界第一,个中原因,就是中国工业全面发展,给了工程机械发展的空间,加上三一、中联大量外聘日本退休工程师,使我们的技术飞速赶上了发达国家。
举个具体的例子,韩国的现代和斗山挖掘机,曾经是国内包工头大锅的最爱,2011年一台现代6吨的挖掘机要十几万,20吨级别的要80万,韩系挖掘机市场占有率高达30%,韩国人躺着也挣钱。
2016年后,日本退休工程师提着箱子坐着飞机过来了,三一中联徐工在他们的技术加持下大爆发,现在一台国产6吨小挖只要12万,20吨的只要40多万,打得韩国人哇哇叫,市场份额暴跌到去年的2%。
韩国现在对中国贸易逆差,就是这种工业领域一点点被超过造成的。
中国航母的飞行训练内容,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,大量退役后的美国空军人员,会帮助我们训练航母飞行员,以至于中美两国航母起降时的甲板指挥动作,几乎一模一样。
2022年10月,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十年、擅长驾驶AV-8B鹞式攻击机的杜根,从中国返回澳大利亚时突然被捕,杜根原是美国人,2002年放弃美国国籍定居澳大利亚,美国指责他在2010至2012年间,在南非一家飞行学校,为中国提供飞行员培训,涉及从海军航空母舰上发射和降落飞机的技术。
美国那边现在有不少王牌飞行员跑来中国,比如在美国空军和民航系统中拥有非凡声誉的女飞行员艾米莉.约翰逊(Emily Johnson),现在就在中国打工赚钱。
产业链在全球的流动是不可逆转的,钱在哪里,人就在哪里,不管是日本的资深退休技工,还是美国的王牌飞行员,他们也随着金钱流动,金钱把他们带向了中国,产业链的升级也就完成在中国。
2022年半导体界发生了一件大事,就是美国不允许美籍人员到中国半导体公司工作,当时也是一片风声鹤唳,一些心性酥软的知识分子,又开始喊完了完了,天要塌了,其实就是历史进程中的一点小波折而已,这些技术人员有的是办法,要么放弃美籍,要么改入其他国籍,只要钱给够,待遇给够,荣誉给够,真的,这世界多的是国际交流人员,拦不住的。
这次美国拼了老命整华为,搞我们的半导体升级,是一种短期效应,你把历史线放长了看,最多拖延了我们半导体十年,十年后我们该怎样还是怎样。
历史的规律不可逆,美国的阻拦只是历史潮流中的一颗小石子,能让我们暂停一下,但不能让我们停止前进。
我们中华民族常出一些极痛恨本民族,恨不得跪在日本人和洋人面前舔食的人,是因为这些人会拿日本人和洋人的利益,但反过来想一想,其他国家也有不少为了赚钱,愿意到国际上出工出力的人,其实大家都差不多。
有阴就有阳,有正就有反,任何事物它都会自己做平衡。
我在北京时,会听到一些知识分子,向我炫耀她儿子进了苹果公司赚美金,那么现在有美国人、日本人为了高收入为我们打工,也是相互作用的,这都是国际交流,说来也不寒碜。
先进工业国是一定会有老技术工人退休,也会有盈余的技术人员找不到工作,这就给了后发工业国机会,只要聘请到这些人,后发工业国有成本优势,就能在产品价格上打败先进工业国。
我想后面这种事也会发生在中国和印度身上,印度将来可能会出挖掘机企业,他们的企业也会高薪聘请三一重工的退休技术工人,那时候我们拦得住这些技术工人出国吗?
拦不住的,不可能拦得住,那只要条件合适,印度的工厂有成本优势,只要他们发挥正常,也会追上我们的。
对于这种历史的轮回,我们要抱着平常心看待,既不要畏惧强敌,也不可自满自鸣,该迎战迎战,该防范防范。
我现在看到国内那些,把美日吹捧上天的软骨头知识分子,反应已经不那么激烈了,我觉得从哲学上看,这叫对冲,这是国际交流人员来到中国做贡献的对冲,凡事有正就有负,有阴就有阳,凡事没有绝对,既然我们拿了国际交流人员的好处,就忍一忍这些软骨头的对冲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中国能接住全球产业链的转移,除了技术流动外,还有个很重要的规模效应。
我在匹克公司参观时,他们董事长说起匹克鞋面的染色技术,上游比以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匹克才能生产出越来越好看的鞋子,也就是说,这不是一家公司的进步,而是产业链上下游同时进步才有的现象。
这种现象在中国越来越多,是因为中国工业系统全球最全面、工业门类最丰富,是各个行业交织在一起,产生了耦合效应,才使中国制造有了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。
江苏有位化学教授,说他跟着政府到处走访企业,发现某个卡脖子的材料,居然用另一个行业的废弃物加工一下就可以平替,这个材料并非做不出来,而是短时间内做不出他们的低能耗低成本高质量,做出普通产品平替一下是没问题的。
那位教授说,这就是行业交叉的优势,只有全球工业体系最全的中国能做到。
技术积累加规模耦合效应,使中国完成技术升级不可逆。
最终使中国工业品能在国际上大杀四方。
2023年4月,中国出口2.02万亿元,增长16.8%,进口1.41万亿元,下降0.8%,贸易顺差达到了6184亿元,比去年4月暴涨96.5%。
这是个离谱到极点的数据。
因为去年的数据已经非常高了,今年居然在这么高的基数下,又干出96.5%的暴涨。
也不只4月,我们前四个月贸易顺差增长了约40%,今年又将出现十分嚣张的贸易顺差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全世界都在找中国买东西,由中国生产好卖给他们。
4月中国出口的主力,由汽车、船舶、汽车零配件、太阳能电池、医疗仪器及器械、箱包、钢材、机电产品等为主,其中最凶的是汽车,增长了195%,船舶则增长了79%。
以后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,外贸会越来越难,而机电高科技产品,则会越来越好。
如果把工业品分为廉价产品、普通产品、中高端产品、高端产品这四大类,那中国已经从以廉价和普通产品为主,转为普通和中高端产品为主。
廉价产品的生产该流失就流失吧,这个也是拦不住的。
而且中国对高端产品的进攻也很猛烈,汽车产业已经基本拿下,手机、半导体本来也快拿下了,但因为这是美国工业的利润池,不允许别人跟他抢,从2019年被打压了下来。
这个拿下来的时间,就因此往后拖延了十年。
也怪不得美国紧张,他们手头民用消费工业领域,硕果仅存的已不太多,苹果公司是他们向全世界树立的标杆,中国已经吃下这么多产业,敞开了向全世界生产工业品,要是手机在2019年被华为攻下来,那小米、OPPO、VIVO估计今天也快跟苹果在销量上有得一拼,美国人的幸福生活,就要下降好大一块。
这事反而从一个侧面说明,美国真的很担心高端领域被我们攻破,时刻紧盯着我们所有可能逆转他们的公司。
但是久守必败,工业的流转过程是不可逆转的,而美国又早在金融上把自己玩坏了,制造业也不知道还能撑到几时。
我坚信美国的高端产业必定流向中国,同时,我也坚信我们的产业,也有一天会有部分流向印度。
当印度三五十年后,也出现他们的华为、三一重工、大疆的时候,我们能阻止华人工程师去帮他们升级吗?
我觉得不能,抓几个人判刑、用道德谴责几个人,都不能阻挡历史规律的发生。
那印度不是有非常严重的土地问题、种姓问题、教育问题吗?
拉长历史线看问题,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,现在看起来不可能改变的问题,不过是宏观规律起伏时小小的波纹。
土地问题、种姓问题、教育问题印度现在确实解决不了,但五十年后,一百年后,总会跨过这道坎儿的。
就像我们不相信苏联一夜之间解散,不相信美帝今天衰落到要靠LGBT来掩盖国内矛盾,不相信中国突然进入四十年高速发展期,并无限接近美帝。
世界上以前最先进的技术,包括陶瓷生产、丝绸养蚕、茶叶种植、玻璃制造、蒸汽机、原子弹、电脑,最早开始时都是一国独享,但很快会流入到其他国。
今天光刻机也一样,半导体芯片也一样,躲不过的,这都是命运的轮回,是因果的循环。
我们既要有坚定的勇气,相信会战胜美国对我们的封堵,拿到高端产业链的转移,也要有足够的警惕,为未来国家进入繁荣期后,不让产业链流向印度,不让我们自己美国化而做准备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我的知识星球,能看到
每日时政深度点评,了解国家大事,看透国际风云变幻
财经股评,从宏观视角读懂股市变化本质,掌握市场规律
分享我的观点和见解
2019年,从《文在寅的复仇》,有几百万读者关注我们,我在文章里带大家解析了当今国际局势和中国的崛起之路。
如今,有38000+读者加入我的星球,重新开始认识世界的逻辑和本质规律。